
1. 公积金是按什么基数交的
引言:
公积金,又称住房公积金,是我国重要的住房保障制度之一。缴纳公积金不仅有利于个人购房,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了解公积金缴纳基数尤为重要。
公积金缴纳基数
公积金缴纳基数是指个人每月工资收入中,用于计算公积金缴纳额的基准数额。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公积金缴纳基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基本工资:指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基本工资,包括标准工资、津贴和补贴等。
2. 奖金:指年终奖、效益奖、项目奖等与工资相关的奖金性收入。
3. 津贴补贴:指企业发放的与岗位职务、特殊工作条件等因素相关的津贴补贴,如岗位津贴、高温津贴、夜班津贴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下收入不属于公积金缴纳基数:
加班工资
社保扣除部分
个人所得税扣除部分
2. 公积金缴纳按照什么基数来
引言:
理解公积金缴纳基数十分关键,它直接影响到最终缴纳的公积金金额。不同地区和单位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
缴纳比例
按照国家规定,公积金缴纳比例一般为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5%-12%,其中:
个人缴纳比例:5%-12%之间
单位缴纳比例:单位缴纳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个人缴纳比例
缴纳基数确定
确定公积金缴纳基数时,应根据上述规定的缴纳基数范畴,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计算个人收入总额:将个人每月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合计。
2. 剔除非缴纳基数收入:从个人收入总额中剔除加班工资、社保扣除部分、个人所得税扣除部分等不属于公积金缴纳基数的部分。
3. 确定缴纳基数:剩余部分即为公积金缴纳基数。
3. 公积金按照什么基数算的
引言:
公积金缴纳基数的计算方法对于个人了解自己的公积金缴存情况至关重要。准确计算缴纳基数,有助于合理规划住房支出。
缴纳基数计算方法
公积金缴纳基数的计算方法各地区略有不同,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月平均工资:将上一年度全年工资收入除以12个月,作为当年的月平均工资。
2. 缴存比例:根据国家规定和当地政策,确定个人和单位的公积金缴存比例。
3. 缴纳基数:月平均工资乘以缴存比例,即为公积金缴纳基数。
具体计算公式:
公积金缴纳基数 = 月平均工资 × 缴存比例
例如:
小明上一年度全年工资收入为100,000元,当地公积金缴存比例为12%。则其公积金缴纳基数为:
公积金缴纳基数 = 100,000元 ÷ 12个月 × 12% = 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