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公积金缴存基数怎么算的
什么是公积金缴存基数?
公积金缴存基数是指用于计算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的基准工资。它包含基本工资、津贴补贴以及其他经常性收入。
计算公式
公积金缴存基数 = 基本工资 + 津贴补贴 + 其他经常性收入
基本工资:
指劳动者在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取得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绩效工资等。
津贴补贴:
指单位发放给劳动者用于补贴生活、交通、通讯等费用的补贴,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
其他经常性收入:
指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期间取得的其他经常性收入,如加班费、奖金、提成等。
缴存比例
根据国家规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存比例一般为5%-12%,个人缴存比例一般为5%-8%。
计算示例
假设某劳动者的:
基本工资:3000元
住房补贴:500元
交通补贴:200元
加班费:100元
则其公积金缴存基数为:
公积金缴存基数 = 3000元 + 500元 + 200元 + 100元 = 4000元
2. 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怎么算的
什么是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者社会团体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活动的单位。
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
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计算方法与普通企业相同,即:
公积金缴存基数 = 基本工资 + 津贴补贴 + 其他经常性收入
具体规定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基数具体计算如下:
基本工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由本地区人民政府核定。
津贴补贴:包括岗位津贴、职务津贴、职称津贴、特殊津贴等。
其他经常性收入:包括绩效工资、加班费、奖金、补贴等。
缴存比例
事业单位公积金缴存比例由本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单位缴存比例为5%-12%,个人缴存比例为5%-8%。
计算示例
假设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基本工资:3500元
岗位津贴:400元
职称津贴:300元
加班费:150元
则其公积金缴存基数为:
公积金缴存基数 = 3500元 + 400元 + 300元 + 150元 = 4500元
3. 公积金缴存基数是什么意思
定义
公积金缴存基数是用于计算住房公积金缴存额的基准工资。它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正常工作时间内取得的全部经常性收入。
重要性
公积金缴存基数对劳动者有两方面影响:
缴存额:缴存基数越高,住房公积金缴存额也越高。
贷款额度:贷款额度与公积金缴存基数挂钩,缴存基数越高,贷款额度也越高。
影响因素
公积金缴存基数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工资水平: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直接影响缴存基数。
补贴福利:津贴补贴越多,缴存基数也越高。
地区政策:不同地区的公积金缴存基数标准可能不同。
缴存基数与实发工资的区别
缴存基数并不等于实发工资。实发工资是劳动者实际到手的收入,而缴存基数是用于计算公积金缴存额的工资基数。实发工资通常低于缴存基数,因为其中的部分收入可能已被扣除社保、所得税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