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
什么是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
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是指职工个人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月)内实际取得的工资收入,用于计算应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依据。
缴存范围:
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包括:
基本工资
津贴补贴
奖金
加班工资
其他与工资相关的收入
不包括: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福利待遇(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
离职补偿金
2. 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按总收入平均工资
计算方法:
若职工近期内无实际收入,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按总收入平均工资计算。
总收入平均工资 = 近12个月实际收入总额 / 12
注意:
"近12个月实际收入总额"指每月应税所得额之和。
若职工在近12个月内离职或变更工作等情况,应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总收入平均工资。
3. 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的意义
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对于职工和缴纳单位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职工:
直接影响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度,进而影响可提取金额。
缴存越多,提取时可获得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也越高。
对于缴纳单位:
缴存额度纳入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税负。
提升职工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人才。
4. 缴存基数调整
调整周期:
一般情况下,工资公积金缴存基数每年调整一次。
调整原则:
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础,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
调整比例通常在5%~20%之间。
5. 缴存比例
工资公积金缴存比例由当地政府规定,一般在5%~12%之间。
缴存方式:
单位和职工各缴纳一定比例。
单位缴存部分计入企业成本。
职工缴存部分从工资中扣除。
6. 缴存上限
为了避免职工过度缴存,部分地区规定了工资公积金缴存上限。
缴存上限一般为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3~5倍。
超过上限部分不予缴存。